环绕声从电影院转向家庭应用
杜比环绕声崭露头角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杜比实验室通过一系列突破性的电影原声音轨,如《冲破黑暗谷》(Tommy)、《星球大战》(Star Wars),以及《第三类接触》( 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向大众揭示了一种更易转为家庭使用的新环绕声处理手段。并且,随着1980年代HiFi立体声录像机和立体声电视播放的兴起,对于环绕声来说出现了另一条通向获得公众接受的大道:家庭影院。直到那时为止,电视播放或录像带的声音听起来就像是在收听桌上调幅(AM)广播一样。
杜比环绕声--实用于家庭
已经能够将电影或电视原声音轨中的相同环绕声信息编码为两声道信号,软件和硬件制造商又有了新的动力,开始制造经济型的环绕声设备。那些已经拥有了立体声接收机的人们可以选购扩展式杜比环绕声处理器。随着这种听音体验进入越来越多的家庭,出现了更经济的杜比环绕声接收机和功放,最终使得环绕声成为家庭娱乐体验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杜比环绕声的基础知识
杜比环绕声处理涉及到将四个声道的信息--左前、中、右前以及后部环绕声,编码为一个两声道信号。解码芯片随后解码出四个声道并将其发送到正确的目的地--左、右、后以及虚拟中置(中置声道源自于左前/右前声道)。
杜比环绕声混音的结果是一个更加平衡的听音环境,在其中主声音来自于左右声道,人声或对白来自于虚拟中置声道,氛围或效果声信息则从听者后方传来。
在使用这种方式编码的音乐录音中,声音感觉更自然,拥有更好的声学特征。在电影原声音轨中,声音从前到后以及从左向右移动的感觉为观影/听音体验增添了更多现实感,让观众身临其境。杜比环绕声在音乐和电影录音中都非常有用。
杜比环绕声的局限
不过,杜比环绕声的确有其局限性;由于其后部声道基本上是被动式的,它缺乏精确的指向性。并且,在整体的声道隔离上,它比典型的立体声录音要差很多。
杜比定向逻辑
杜比定向逻辑通过为解码芯片增加固件和硬件,着重体现电影原声音轨中重要的方向提示,从而打破了标准杜比环绕声的局限。换言之,解码芯片通过增加定向声在其各自声道中的输出从而对其进行加强。
这一处理方式,尽管在音乐录音中不甚重要,但对电影声轨却十分有效,并让效果声更加准确,如爆炸声、飞机飞过上空的声音等。声道之间的隔离更大。另外,杜比定向逻辑提取了一个专用的中置声道,让电影声轨中的对白能够更加准确地居中(因此为获得完整效果需要一个中置声道扬声器)。
杜比定向逻辑的局限
虽然杜比定向逻辑对杜比环绕声进行了优化,但要实现效果需严格控制重放过程;并且即便后部环绕声道采用了两只扬声器,通过其中的仍然只是一个单声道信号,限制了从后方到前方以及从侧面到前方的动作和声音位置提示。【未完待续】